摘 要:本文简述了国内数字教材发展现状,指出存在 问题,梳理了中小学数字教材开发与应用机制框架,并分析 阐述了决策机制、设计机制、动力机制、标准机制、执行机 制、评价机制及监控机制,指出遵循科学、合理的机制对数 字教材的开发与实践应用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数字教材;机制框架;机制
(一)数字教材开发机制框架
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探索与文献资料研究,根据北京教育及课程教材发展现状概括如下的机制框架:数字教材籍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可以概括如下七个方面:决策机制、设计机制、动力机制、标准机制、执行机制、评价机制与监控机制,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从不同侧面保证数字教材及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科学、合理、有条不紊的推进,不能偏废其中某一个方面。
在2011年春以来的数字教材实验阶段是一个小规模的探索,北京市整体上马数字教材就需要更严谨的工作机制。这些机制,一方面要全面落实,全面细化;另一方面要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与优化;使每一个环节都往最优化靠拢,真正的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服务于以学生健康幸福成长为核心的教育事业。
(二)数字教材开发决策机制
数字教材及其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决策机制是一个国家(机构)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决策的内在方式及其原理。决策机制,我们可以从决策机制的功能、决策主体、决策程序几个方面来看:
数字教材及其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决策机制的功能:
首先提供合理的依据,数字教材的开发直接关系教书育人的大事,因此他需进行的文献研究、调研、分析论证、实验,进而梳理各种制约因素,提出多种备选方案,再经过政治、经济、技术及社会心理接受度严谨论证和国家课程教材政策考量,推出数字教材开发方案。
其次,确定运行方向。通过理性分析与论证,提供一个整体性框架和实施纲要。再次是设计数字教材及其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的运作蓝图,进行系统的规划。
数字教材开发决策机制的主体:
这个决策主体包括参与主体与决断主体。数字教材开发的目的发觉学生内在潜力,促使学生达到最佳发展状态,因此它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兴趣与现有能力水平的差异。但是作为数字教材及其课程资源也应该反映社会的共识。这样它的决断主体就是以政府为主。这样参与主体、决断主体就包括国家、地方、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在数字教材实验过程中参与的主体主要有领导、专家、教师、家长、出版社、技术提供方等。
数字教材及其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决策机制程序:
第一,设定目标。设置目标遵循以下原则:其一是系统性,数字教材开发的目标具有多样性、层次性特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要明确目标各要素的关系与结构。其二是规范性,数字教材开发要有一套标准,保证数字教材开发的科学性。其三是可行性,数字教材开发目标要符合当前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如经济实力、技术条件等;主观条件如教师、学生的教学行为习惯及效果期冀等。
第二,收集分析资料,收集国内外资料,调研出版社、教师、学生、软硬件开发商,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第三,设计方案,在确立目标并收集、分析好信息以后,制定备择方案。通过专家评估,选择出最佳方案进行实施。
数字教材开发设计机制由两个层面个构成:第一是数字教材及其数字化课程开发机制顶层设计;第二个层面是数字教材的设计开发机制,包括参与开发的人力资源与开发步骤流程。前者确保思路与方向,后者确保科学与规范操作,开发高质量数字教材及其支持系统。
1.数字教材及其数字化课程开发机制顶层设计
数字教材及其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建设上确定了“三步走”的整体思路:第一步,以新京版教材为基础,大力开发数字化京版教材,以实现最根本、最基础的法定性数字资源供给;第二步,围绕新京版教材,着力建设高品质、有特色的数字化课程辅助资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丰富可选、类型多样、品质优良的内容服务;第三步,以技术为载体,以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创新应用为途径,构建以物理空间、资源空间、交互空间为新特征的数字化新课堂,突破传统课堂的藩篱,促进教与学方式的真正变革,实现学生主动活泼发展。三步走既是整体思路,也是课程教材资源建设的发展战略,它决定和导引着发展方向和路径。
2. 数字教材的设计研发机制
(1)设计开发参与人员
数字教材的开发涉及的相关人员有几个层面:领导;专家;产品设计人员;学科教师及技术人员。
领导是整个开发工程的总指挥,由他进行全面的宏观调控,包括人员的交流与调配、资金设备的调用等。他与专家保持定期交流,指挥开发小组开展实质性的工作,做出重要决策。
专家扮演把关人的角色:把握数字教材的定位,对其特色、功能等方面进行评析,对其发展指引方向。
具体的开发工作主要由产品设计与开发人员完成,实际开发中,这部分人员常常由学科教师、产品人员与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开发团队,分工协作,共同实施数字教材的设计与开发。
产品设计人员包括懂得教学的学科教师与懂得产品化的产品设计人员,这两类人员的充分沟通论证,才能保证产品设计符合教学实际需求,又能突破教学实际需求,又能高质量的实现产品化,服务与教育教学,学科教师主要承担这几方面的工作:需求分析(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选取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信息)、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信息的多媒体设计)、教学应用(数字教材的具体教学应用,是教学模式的重新设计)、评价反馈(对教学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修改等方面的反馈意见)。
技术人员则依据学科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系统功能设计,依据学科教师设计的教学信息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此外,技术人员还要对整个数字教材的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实施动态管理与维护。
在产品实现过程中,上述人员之间是不断动态沟通的,在决策、论证、需求分析、设计、调试、修改优化、产品实现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关系及主要分工如下图所示:
(2)具体设计步骤
数字教材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包括调研阶段、分析论证阶段、分模块设计阶段(电子教材开发、配套资源整合、支持平台开发、客户端开发)、系统化集成集成阶段、测试评估阶段、应用实践阶段、反馈修改优化阶段。
具体的开发步骤有分析、设计、制作、合成、调试评价、应用和修改几个阶段,开发流程与其他网站的建设相仿,但是在分析和设计阶段要注重学科特色和教材的具体要求。
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学科教师进行学习条件分析、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学习条件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背景、学习技能和学习环境,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和需求,为下面的设计明确方向。设计阶段由学科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主要内容有教学设计、媒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等。
数字教材的使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变革,避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只有强劲的动力才能使之克服阻力而前进。动力是指推动工作、事业前进和发展的力量,机制则是指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协调方式及其调节原理。 系统动力学将系统定义为: “一个由相互作用的诸元素有机地联结在一起,而具有某种功能的集合体。 ”动力机制这一概念正是源于物理学的系统动力原理,系统是其研究的出发点。在社会科学领域, 动力机制常被用于进行主体行为动力分析, 它是对系统协调运转的构件及构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隐喻, 强调系统内部要素及其内部机制间的合力。
1.动力机制的功能
(1)消除抵制
数字教材及其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无疑是教育教学领域一大变革,有一大批利益攸关方,会带来利益格局的变化,影响教师、学生教学方式的变化,时间精力的再分配,对信息化素养的新要求,对教师的传统教学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冲击。因此动力机制的首要功能是消除来自社会、教育系统内、教师、学生及家长诸方面可能的阻力,或者化阻力为动力。
(2)增进认同
数字教材及其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如果是所有人参与人能对关于这件事的政策与方案达成共识,认同感增强,则这件事情成果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通过建立动力机制,通过沟通与协调领导者与执行者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在思想上目标上达成一致,鼓励师生家长接受这种新生事物,鼓励参与者提高主管能动心,积极客服困难,践行数字教材及其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及应用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显示其优(3)激发动力
教育是帮助心灵成长的事业,它需要心灵的碰撞与共同成长。数字教材及其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它不能限于行政驱动,更重要的是参与者走向内在自主自律的驱动,以此为契机,促进自己教育科研成长、促进教书育人能力的成长、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动力机制激发所有执行者的积极性,发挥参与者的潜力,使数字教材及其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不断获得正能力。
2.动力机制建构途径
基于数字教材建设主体的多重性与各主体的不同特性,其建设的动力来源可以概括为行政驱动、市场利益驱动、社会文化驱动与价值实现驱动。其中行政驱动是指相应职能部门提出教材改革与发展方向,发布系列文件,制定相关战略。市场驱动是指通过对个人或机构进行经济激励,促进他们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而提高数字教材开发应用效率。社会文化具有时代性与导向性,影响人的信仰与态度,会形成驱动力。个人或团体的价值实现需求,容易形成个人或团体的长久驱动力。正是如此我们考虑除行政支持外,树立共同愿景、提升参与者能力,给予相应权力,做好利益共享。
(1)树立共同愿景
数字教材及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首先必须与参与者、利益相关者充分沟通,与各种参与者、利益相关群体不断交流、协调、折中,最后形成共同愿景,使每一个参与者自觉成为行动主体,领会精神,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使这种前无古人的事业才可能推进顺利。
(2)能力提升
数字教材及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成功与否,与执行者、应用者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执行者、应用者角色包括编写、审查、出版、设计、研发、发行者、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等。这里面教师学生是核心关注对象,因为他们是数字教材及其资源的最终用户。
教师、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能力,二是基于数字教材与配套资源的应用能力。这些能力,教师一靠平时养之有素,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三是数字教材及配套资源作为特殊的课程资源如何有效的应用。
新时期,学生是数字生活的原著民,而老师即是跨时代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跨时代的人,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差距大,面对新形态教科书与资源,肯定有不少老师有自己的困惑。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培训,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
(3)权力赋予
权力赋予就是在数字教材及其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过程中要赋予执行者参与者相应的权力,增强执行者参与者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内在积极性。
(4)行政支持
行政支持一般表现为资金支持、人力资源支持、时间支持与评价支持。
第一、数字教材及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编写需要稿费、审查环节组织评审会议费及专家费、设计费用、研发费用、教师终端费用、学生终端费用、管理费用、支持平台的建设费用及运营费用。
第二、需要人力资源支持,数字教材及其配套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的人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及其配套资源的出版,它需要新的人才类型,它不仅需要新媒体内容的审核专业人员,也需要信息技术、新媒体人力资源,也需要懂得新媒体、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设计人员,更需要新相应的管理人员。具体的如数字教材研发、数字教材学习客户端的开发、配套适切性资源及其资源的平台设计与开发、平台的运营都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力资源与管理人员。
第三、开发建设与应用需要时间,编写、评审、设计、研发、实验、调研反馈等都需要时间与精力投入。特别是教师使用新的教学支持手段更需要时间研究、操作、探索、适应、熟练应用与创新,才能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第四、需要评价支持,使用新的教学手段需要新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不能套用老的教学应用评价模式。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行政措施,保障数字教材及配套资源、客户端、资源平台开发及运营的资金支持、人力资源支持、时间支持与评价支持。
(5)利益共享
在数字教材及配套资源、客户端、资源平台及运营,需要相应的资金、人力资源等的保障,更需要符合市场规则的利益共享机制。这个过程中,参院的机构有出版社、数字出版机构、技术机构、运营服务机构、科研机构、学校、教师等。只有这些机构与人员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就需要一系列利益分配与共享的制度、标准、规范流程保障其实施,其中利益的合理分配是核心,当然还有其他的激励方式作为辅助。
3.动力机制发挥作用的方式
动力机制如何发挥作用呢,一般有四种方式:期望、平衡、诱导与命令。
(1) 期望
期望理论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它的表达公式是:激励力量=期望目标值×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数字教材及其资源开发给予参与机构与人员设定目标,赋予目标价值时,应该考虑目标实现值与该机构或个人实现这种目标可能性,至于实现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区域内,这样执行者才会让他们看到希望,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努力去达到目标。
(2)平衡
平衡是指我们在做数字教材及其资源开发时,难免有利益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容易遇到意想不到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就要考虑利益的均衡,例如有地方考虑到新华书店的利益就让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的发布交给他们来进行,但是他们也要事先自己的变革,成立新的数字发行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适应新岗位。
数字教材及其配套资源的开发也会牵涉不同出版机构、不同技术提供商之间的利益,也会牵涉教师原创资源的利益问题,都要有一个很好的平衡策略来处理,但平衡不是平均,而是做好协调工作,做好相关的规范。
(3)诱导
所谓诱导,引诱劝导也,“道人以言者,在上,君子诱道,在下,以善言使有信也。”数字教材及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要能激发相关人员的动力,强制的手段不能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而用诱导的方法,则能唤醒执行者主动参与的愿望。诱导,一是,要给参与者提供足够的人财物支持,使之能感觉到自己目标的实现能获得充分的支持,不至于缩手缩脚,动则都是羁绊。二是,评价措施要有一定得宽容度,不能条框太死,不能只看到成绩,而看不到过程中个性化,而要看到某些方面不如意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三是,勾勒的蓝图具有前景具有足够的潜在价值,能使机构及个人价值实现的巨大意义。
(4) 命令
所谓命令就是通过规范、行政制度的形式,要求相关开发与运营机构的权力与义务,明确执行者做什么、不做什么,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而这些对目前实现企业化转制过程中的出版社来说影响力在减弱,而对参与研发的设计方案、技术、运营服务提供商来说,这些约束在大大的减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其作用。
1.管理规范
数字教材开发管理规范主要包括标准规范编写指南、数字教材质量控制规范、数字教材出版管理办法、数字教材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办法、数字教材版权管理办法等。
2.业务机制
业务机制的研究包括数字教材开发、审查、出版、发行、管理、应用、评价各环节的工作规程研究,和各环节的职责分工的确定。最终体现为各环节的业务规范、工作规程。
从业务、管理角度定义数字教材开发、审查、出版、发行、管理、应用、评价的整体机制和具体规程,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数字教材顶层设计、数字教材开发工作规程、数字教材审查工作规程、数字教材管理发行工作规程、数字教材应用工作规程、数字教材评价工作规程。
围绕着数字教材开发、审查、出版、发行、管理、应用、评价的整体机制,明确界定机制中各个环节参与主体的职责分工、角色定位,包括: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的职责分工、出版社的职责分工、教材编委会的职责分工、发行部门的职责分工、数字教材软件开发机构的职责分工、数字课程辅助资源开发机构的职责分工、课堂教学互动软件平台开发机构的职责分工及使用学校的职责分工。
3.技术规范研制
从技术角度研究数字教材开发、审查、出版、发行、管理、应用、评价的整体技术架构及技术规范。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数字教材开发、审查、出版、发行、管理、应用、评价的整体技术架构;数字教材加工质量规范、数字教材元数据规范、数字教材标引规范(以节为单位,与课标对应进行双向细目标引)、数字教材格式规范、交互型数字教材开发指导性规范、数字教材版权管理技术规范、数字教材内容管理技术规范、数字教材发行平台技术规范、版权管理平台与内容管理发行平台接口规范、版权管理平台与客户端系统接口规范、内容管理发行平台与客户端系统接口规范、客户端软及硬技术规范、网络标准、网络安全标准及软件工程标准等。数据类规范:分类编码标准、元数据标准、目录服务规范、数据交换格式规范等。
4.运维规范
从网站运营的角度制定数字教材相关平台运维的系列工作规范,如运行维护工作规程、密钥使用规范、机房管理规范、系列运营工作规范等。
机制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的一种模式。机制的确定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科学的机制建立起来,既能保证方向,又能事半功倍。数字教材出版的执行机制则是保障数字教材开发科学合理有条不紊的推进。执行机制我们从功能、要素、执行模式几个方面来定位。
1.数字教材开发执行机制的功能
(1)落实数字教材开发方案(市政府政策)。
(2)发现数字教材开发存在的问题。
(3)验证数字教材开发所要解决的问题。
(4)修订数字教材开发方案。
2.数字教材开发执行机制的要素。
(1)执行主体:教育领导、教育执行机构及教师群体。
(2)执行对象:执行相关方案(政策)、执行方案目标、执行应用实践。
(3)执行环境:政治经济文化地理诸方面环境对数字教材的开发与应用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3.数字教材开发执行机制的模式
(1)数字教材开发执行模式
﹤1﹥执行机关互动模式,是由范米特和范霍恩针对课程提出的,也是适合教材开发的。执行机关要达成目标共识与形成执行标准,在数字教材开发的过程中要综合的考虑政策资源、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执行机构的特质等因素,分析影响因素权重,解决执行中的问题。执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整个数字教材开发的成果。
﹤2﹥ 执行循环模式,
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与发展,一方面有自身的规律,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促进或制约。数字教材的开发与应用也是如此。也会遵循合法性原则、理性官僚原则、共识原则。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是循序渐进,逐步上升实现螺旋式发展的。
(2)数字教材开发执行程式
﹤1﹥政策宣传,数字教材大规模开发应用,一方面需要上升到政策层面,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政策往往对参与人员有着高屋建瓴的指导与影响作用。
﹤2﹥政策分解,做好政策的分解与细化,通过对政策的解读才能促进政策深入落实,才能促进数字教材的开发应用与实施。
﹤3﹥组织准备,在政策宣贯、分解、理解执行到位后,建立相应的电子教材开发应用领导组织机构。
﹤4﹥政策实验,发布相应的政策文件,规范指导数字教材的实验、应用、评价与监督,注重过程、方法与结果的科学、合理高效,提高数字教材的教学效能。
﹤5﹥全面实施。以实验探索机制标准流程,以实验探索过程与方法,效果反馈与优化,以实验为全面实施探路铺桥。全面总结实验成果,做好全面实施规划方案,在实验基础上科学的决策与实施。
4.数字教材开发标准制定执行模式
1.评价的价值定位
评价数字教材及其资源开发建设的使用效能:为什么要评价?评价的功能是什么?评价解决什么问题?评价是为了推进整个实验螺旋式的上升,是为实验找到新的支撑点;评价是为了发现数字教材及其资源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为新的决策、设计、实施提供改进信息。正因为如此,才要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
(1)健全教师、学生评价体系,通过教师、学生来进行电子教课书书及资源开发的使用效能评价,以学科及资源类别建设相应评价体系,包括教师、学生抽样办法等。
(2)建立专家评价体系,按学科及资源类别建立相应专家评价体系,包括专家评价库建设,专家库建设办法等。
(3)建立教育行政评价体系,就是建立一套 教育行政在执行数字教材实验过程中执行情况的评价体系。
(4)建立技术评价体系,就是建立一套针对设计、开发单位相应工作内容的技术评价体系。
评价要着眼于实验决策、设计、课堂教学效果,着眼于实验的内在价值及外在价值,着眼于监控功能及反馈功能。关注整体,关注各个运行环节,为整个运作过程提供信息,以便改正存在的问题。关注过程,不断改进实施方案。关注数字教材及课程资源的合理性、科学性。关注发展,使整个数字教材及课程资源开发应用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循环的、螺旋式上升的运行系统,注重其可持续发展性。
2.评价机制的主体
评价机制的主体,可以采取多主体、立体化展开:教育行政系统、课程教学专家、教师、学生,同时也可以引进专门的社会评价机构来进行。
3.评价机制的范畴
整个数字教材及配套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运作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清晰的价值判断,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1)对决策进行评价:评价理论假设是否合理;目标是否明晰可行;内容资源选配是否科学;执行方式是否明晰;是否关注协调了不同类型机构与个人的利益诉求。
(2)对设计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设计理念是否符合时代的需要;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表现形式是否能体现课程的主旨;是否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3)对实施进行评价:整个实施过程就是落实整个方案的过程,实现整个数字教材及配套资源建设及应用的过程。要评价目标落实情况、实施的条件、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同感;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否胜任新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否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等。
4.评价机制完善的途径
(1)建立评价标准,为保证整个运作过程中目标高效达成,需要各环节评价主体达成高度共识,这就需要指定一个详细标准,指导人们的评价行为。
(2)确立评价程序,为使评价活动有切实可行的行动策略,就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程序。
(3)完善评价技术,评价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可以综合运用抽样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专家判断法、前后对比法、成本效益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
1.监控机制的功能
(1)监督功能
数字教材及其资源开发与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启动阶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科学的规划,形成了实施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稍有不慎,会出现偏颇,需要及时的纠正,按照预定的方案执行。
(2)调控功能
数字教材及其资源开发与应用,是一次重要的教学变革,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预定的改革方案也是一个与决策者、执行者在探索中共同成长的过程,在探索中可能会产生创新性的变化,这种创新性的变化经过讨论决策流程也是可以吸收到预定方案,对方案做出修改的。方案在推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也需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控制节奏,化解矛盾,提高效率。
(3)指导功能
监督机制,一方面要起着监督、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起着指导的作用。监督人员具有权威与专业优势,为执行人员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他们一方面要准确传达实施方案,另一方面及时的反馈开发与应用中的问题,以便调整方案与实施策略,推进项目有条不紊的实施。
2.监控机制的内容
(1)方案研制的监控
方案的监控,能保证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从源头上避免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根本性错误。首先保证方案产生的程序合理性、规范性;其次保证方案产生的正确性与科学性;第三是保证方案切合教学改革与新课标要求,切合技术发展现状,切合当前经济发展现状。
(2)实施进程的监控
对数字教材及其课程资源开发应用,要实行全流程质量管理。成立区县评估督导机构,全程记录实验过程,监控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修改调整数字教材及课程资源,调整教学使用策略。
(3)监控执行效果
对数字教材及其课程资源开发应用全环节进行监控,把握阶段性效果,反馈调政策略后效果,更要关注每个环节实现的效果。编写、出版、设计、研发、发行、教学应用的全过程效果监控。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反馈,螺旋式提高内容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3.监控机制的组织架构
(1)监控机制的组织结构
组织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形成的系统集合,组织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组织结构和明确内部组织关系。
在数字教材及其课程资源开发应用过程中,我们要明晰监控什么以及参与机构与个人到底要担负什么职责。监控的机构我们可以设立非官方监控机构、半官方监控机构及官方监控机构。官方的监控机构:督导机构、教研机构、评估机构。半官方的监控机构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协会、中心、社团等组织。非官方的课程监控机构有专业的中介机构。
数字教材及其配套资源开发与应用可以选用督导机构、教研机构、评估机构、技术公司来进行。督导机构职责是监督与问责;教研机构主要是支持与服务;评估机构主要是考核与反馈;技术公司主要是应用技术进行评估、进行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还有就是对技术应用进行监控评估。
(2)监控机制的组织权力
组织权利,可以分为直线权力与参谋权力。直线权力主要是指命令式权力体系,从最高层延伸至最基层,形成命令系统。参谋权力是诗合作协助式权力体系,具有建议性、顾问性、服务性、咨询性的特点。数字教材及其资源开发应用是一套复杂的系统的具有创造性的行为,它需要直线权力与参谋权利相结合的监控机制。
(3)监控机制的组织行为
监控机制的组织行为主要包括监督、指导、问责及调控四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监控组织机构持续监督、指导、问责及调控,才能确保项目高效推进与目标的逐步达成。
4.监控机制的运作思路、规范与路径
(1)监控机制的运作思路
一是绩效思路,加强绩效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与教学效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奖优罚劣;
二是服务思路,是指督导机构、教研机构、评估机构与技术机构发挥自身优势从专业的角度为项目实施中的机构、教师、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简历服务意识;
三是协商思路,监控机构要清晰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同利益体之间存在思想的差异,需要不断的进行讨论、对话和交流,达成共识。协商的过程,保障沟通的民主性与客观性,保证不同利益群体达成一直见解,推进项目实施。
(2)监控机制的运作规范
监控组织要高效的运转,就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运作规范,这样才能使监控组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其规范包括确定岗位职责、分清职责权限、展开过程监管与问责制。
(3)监控机制的运作路径监控机制的运作路径是监测、报告与调控。
一是不断收集项目实施推进情况,把控各执行机构进展,建立区县抽样点、学校抽样点,适时监测执行动态。
二是定期提交项目实施报告,包括督导、教研、评估、技术机构与学校的报告,分析报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高项目实施质量。
三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出版者、开发者诸方面的不同意见,在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分析发现问题,科学诊断,对症下药,反馈调控,确保项目成功。
【参考文献】
1.黄荣怀,陈桄,龚朝花.数字教材在中小学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J].电话教育研究,2012,(1):94~99.
2.李林,王冬,覃文圣, 张淑琴,高栩.浅谈数字教材取代纸质教材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J].中国信息界,2012,(5).
3.吕达编.课程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
4.傅林著.当代美国教育改革的社会机制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形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
5.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材料.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8~70.
6.代建军著.我国课程运作机制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7.祝智庭,许哲,刘明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电话教育,2012,(2)
8.吕健生,中国大陆地区基础教育教材多样化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教育新闻网.2009,(7)
9.张恰,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选用制度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8)
10.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96-307.
(以上文字整理自2020年第12期《新丝路》)
上一条:中小学学科阅读与学习力关系探究
下一条:没有了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