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学校文化适应性研究》成果公报
发布时间:2012-09-19 09:51:43      点击次数:92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2-09-19   阅读次数:1720   作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东北师范大学唐丽芳主持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学校文化适应性研究》(课题批准号:HA060212)。课题组主要成员有:谢翌、张朝阳、吕丽杰、于海波、秦玉友、周红、马延伟、曾庆伟、肖强。

一、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学校文化,是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管理者在一起共同工作,处理问题,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信仰、态度、规范、传统、礼仪等的复杂的网络。它通过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在无意识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默默地、强有力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激发人们共同完成改革的使命。众多的研究已经表明:文化作为课程的一种理性生存环境,决定着任何一场改革的成败。没有学校文化的支持,改革只能是肤浅的、表面的和形式化的。2004年9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正式走入四个省的实验区。对于如何促使这次革命性的课程改革的真正实施,除了技术性的问题外,不能忽视改革所诉求的理想课程文化形态与现有学校文化之间的适应性问题。

本项目致力于澄清当前高中课程改革所面临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校文化环境,分析课程改革所诉求的理想学校文化与现实学校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课程改革推进者以学校文化为手段推进课程实施以及校长的学校文化建设服务。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普通高中所诉求的理想的学校文化;

2.学校文化的现状如何?

(1) 学校的人际关系规范如何?

(2) 学校的制度规则如何?

(3) 学校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如何?

3.实然学校文化与课程改革的矛盾与冲突?

(1)  学校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学校的人际关系规范对课程改革产生怎样的影响?

(3)  学校的制度规则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学校文化中对课程改革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4.如何借助课程改革来推进学校文化的建设?

(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以质化方法为主,结合量化方法进行研究。

1.           质化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所以以质化研究方法为主,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学校文化的本质特性决定了质化研究方法的选择。第二,西方学校文化研究方法发展历程的启示。第三,当前课程研究方法局限性的突破与解决。

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工具性个案研究,通过一所个案学校的调查,具体运用观察、文件分析、访谈与座谈等方法,通过对该所学校的教学规范、人际关系规范、制度规范等几个方面,来呈现学校文化的现实面貌以及与课程改革的适应性,从而探索如何以课程改革为背景来改进学校文化以适应和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

    2.量化研究方法

量化的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在对实然的学校文化教师教学规范研究中,为了解决个案研究典型性、代表性差的问题,课题组选择了6所学校,对教师的课程改革认同感、课程实施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结论与对策

(一)普通高中所诉求的理想的学校文化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6大目标入手,分析了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由此提出普通高中所诉求的理想的学校文化。第一,在精神层面上的意识和形态。包括学校的愿景与发展目标;宽容、信任、坦诚的学习氛围。第二,在制度层面上的表现形式。包括分权的组织架构;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所生存的实然学校文化环境之一——学校的教学规范——教师实践新课程

积极的行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同程度比较高;大多数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信心,实施行为积极;大多数教师对课程实施的程度和效果给予积极评价;课程实施具有一定的有利的环境氛围;教学与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绝大多数学生对新教材持肯定态度;

消极的行为:教师认为课程改革难度大,清晰度稍差,满意度一般;学生学习负担重,教师工作压力大;“应试教育”倾向仍部分存在,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所生存的实然学校文化环境之二——学校的人际关系规范:师-师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学校教师之间的关系竞争是最根本的,竞争之下又存在着各种合作的形式,包括集体备课、日常交流、同事观课等不同的形式。造成这种关系状态的原因很多,并且对教师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所生存的实然学校文化环境之三——学校的制度规范:年级组文化透视

年级组文化也成了教师文化形成的主要情境。年级组文化作为教师文化的情境脉络, 直接影响着教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年级组文化主要有两种文化形态:多学科教师的专业协作文化;科层文化。

(五)普通高中课_程改革与学校文化的适应与冲突

课题组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所选样本学校教师课程改革的实施程度,其中重点调查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同程度。又以个案研究的方式重点调查了一所中学,研究了学校的教学规范、制度规范、人际关系规范,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的适应性与冲突。

1.文化适应的表现

具有强烈发展意识的校长

具有敬业传统的教师

学校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学校鼓励教师合作

2.文化冲突的表现

升学主义主宰的考试文化

优胜劣汰的竞争文化

注重权力等级的权威文化

高压力与高期望的危机文化

遵守传统秩序的保守文化

(六)学校文化影响课程改革进程的机制

1.学校文化对课程改革的积极影响

校长:课程改革的启动者

敬业:对改革的投入

教师专业发展:改革的赋能

教师合作:互动的专业主义

2.学校文化对课程的消极影响

难以割舍的“率”情怀: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悖离

竞争文化:教师发展的保守与孤独

权威文化:教师对课程参与和决策的疏离

危机文化:教师对改革的风险趋避

保守文化:传统规范约束下的课程革新

(七)研究建议

当前的高中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因此,当下学校需要构建新的学校文化。

1.明晰变革所诉求的理想学校文化模式

2.识读与理解当前的学校文化

3.加强学校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4.着眼于权力关系的改变

三、成果与影响

   项目历经几年的研究,共发表论文8篇,专著一部,研究报告一份。

    (一)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的学校文化适应性研究》

众多的研究已经表明:文化作为课程的一种理性生存环境,决定着任何一场改革的成败。没有学校文化的支持,改革只能是肤浅的、表面的和形式化的。2004年9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正式走入四个省的实验区。对于如何促使这次革命性的课程改革的真正实施,除了技术性的问题外,不能忽视改革所诉求的理想课程文化形态与现有学校文化之间的适应性问题。

本研究以质化的个案研究为主,辅之以问卷调查法,重点研究了普通高中所诉求的理想的学校文化以及当前学校文化的现状。并深入分析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之间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

对于当前的学校文化状况,重点研究了三个维度。第一,个案学校当前学校文化的教学规范(重点研究高中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同感和实施程度,包括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学校课程实施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实施困难等问题)。第二,学校教师的人际关系关系规范(学校教师之间的关系竞争是最根本的,竞争之下又存在着各种合作的形式)。第三,学校的制度规范——年级组制度文化。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之间适应与不适应的表现,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明晰变革所诉求的理想学校文化模式;识读与理解当前的学校文化;加强学校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着眼于权力关系的改变)。

   2.专著: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一所学校的个案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内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优质与现代化的需求,使得学校文化的重建成为必然,学校文化成为课程改革研究领域里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要研究课程变革下的学校文化,涉及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学校文化的现状如何?实然学校文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实然的学校文化对学校课程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借助学校文化的改造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这几个相关的问题,从学校文化的分析视角入手,以“学校的历史”、“学校的愿景与目标”、“学校的制度规则”、“学校的人际关系规范”以及“教师的教学实践”几个维度为主,采用观察、访谈、文件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手段,深入地分析了一所普通中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文化的实然状况、形成的原因、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以及学校文化的变化历程。

研究的数据表明: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条件下,这所学校的学校文化对课程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隐秘性和长期性。个案学校的文化中有积极的、适应与推进课程改革的因素,也有消极的、阻碍课程改革的因素。从力-场分析的角度看,消极的力量占据了主流,积极的学校文化特征彰显的程度较小。因此,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学校的课程实施程度不高。

(二)阶段性成果

1.唐丽芳.文化自觉:课程变革中的学校文化研究

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2007(3)。主要内容:任何变革得以成功的唯一条件就是参与改革的学校要能够创造出适宜变革生存与繁荣的文化生态环境。对于当前的课程改革,它所面对的实然学校文化呈现哪些表征?这些表征又是如何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对于课程改革来说,如何通过学校文化的建设来推进改革的进程?论文通过对一所个案学校的调查,展现了上述研究问题。

2.唐丽芳.英国“人文课程方案”改革及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广策略的反思

发表于《外国教育研究》2007(4)。主要内容:1960年代英国的“人文课程方案”改革,是英国课程改革运动中一个显著的里程碑。其所采取的课程实施推广策略,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比较“人文课程方案”,我国的课程改革实施推广策略在培训和实验的整体规划方面体现出一定的优势。但是,需要加强人际沟通互动网络和学校文化建设的转型。

3.谢翌.高中会考体验个案研究

发表于《教育科学研究》2009(6)。主要内容:目前,高中会考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通过对2007届部分高中毕业生的会考体验研究发现,学生把会考当作是一种“集体竞抄”的游戏,教师轻视会考并纵容舞弊,考试通过与否靠抽签决定,会考的效度和信度消失,其作为评价手段的检测功能已不复存在。这种考试背离了教育的旨归,有害于学生的德性培养,给教育造成许多消极影响,建议改革或取消会考。

4.谢翌.单位文化:教师文化的根基

发表于《外国教育研究》2008(11)。主要内容:教师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所生活的团体及其文化是教师文化的主要根基,主要包括学校文化、年级组文化和科组文化,统称“单位文化”。“单位文化”孕育了教师文化,单位文化的重建则是教师及其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5.谢翌.学校变革阻力分析

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08(8)。主要内容:教师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 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的生活境遇影响并决定着他们的意义世界, 从而也影响着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及课程与教学决策。J中学的教师文化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学校变革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阻力。不正确看待并及时消解这些阻力, 将导致学校向消极方向发展, 并最终影响课程实施的成败。

6.谢翌.学校文化重建个案研究——N中学校本变革解读

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9)。主要内容:学校变革的过程是一个文化重建的过程。了解学校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保证变革顿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校长作为学校文化变革的领导,直接影响着变革的方向。N中在z校长的引领下,经历了一系列的关键事件,撼动了学校原有的文化,同时也遭遇到了一系列的尴尬。N中校本变革故事给我们理解学校变革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7.谢翌.重建课堂管理文化——N中学的经验

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2008(5)。主要内容:研究型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类型, 在现实学校中遭遇到了文化抵制。为了保证其有效实施, 需要有相应的课程管理文化来支持。N 中在课程管理文化的重建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研究表明, 课程管理需要创新, 而创新的基点在于超越管理, 走向课程领导。

8.肖强.优质学校文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基于D中学的个案研究

发表于《教育科学研究》2009(2),主要内容:在优质学校建设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学校文化管理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以D中学的个案研究为基础,提出优质学校建设应以尊重人性为前提,以构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实施“刚柔并济, 以柔为主” 的优质学校文化管理,践行“以人为本”及“构建‘和谐组织”’的文化管理理念。

四、改进与完善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能够按照预先设计的规范化管理,密切配合,能够根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演技计划的调整,总体完成了课题预期的各项研究计划和任务,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问

 1.研究时间过长

由于课题组相关人员的客观情况以及研究条件的限制,导致了课题的研究时间比预计时间延长了两年。

2. 课题组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课题组成员不能紧紧围绕预先设计的研究框架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课题研究不够聚焦。

3.项目经费过少,导致预先设计的部分研究计划很难实行,因此,需要研究者个人来补充精粉。

4.研究中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研究过少,实际上这也是学校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5. 对学校文化中教学规范的研究,以问卷调查、访谈为主,课堂观察所获数据较少,导致研究不够深入,所获数据缺少丰富性。

6.项目以学校的教师文化、管理文化为主,缺少对学校文化中学生文化的研究。

在围绕该课题的后续研究中,有以下两方面需要重点改进和完善:

(1)对普通高中学校文化的形成因素研究。

(2) 对普通高中学校中学生文化的研究

 


您感兴趣的内容
上一条: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立项名单公布
下一条:《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变迁与转型研究》成果公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