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

2025年北京市中小学“数学节”开幕会“数学-创翼节” ——数学建模分会场:数模耀翱翔,沃土培新苗
发布时间:2025-03-21 18:01:27      点击次数:74

 

 

       2025年3月14日下午,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开展了“‘数学-创翼节’——数学建模分会场数模耀翱翔,沃土培新苗”报告会。本次会议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主办,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学院朝阳分院、北京市日坛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管庄分校承办。

image001.jpg

数学节开幕

       参与八十中学分论坛的有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怀东,北京市少年创新学院李海鹰、王兴老师,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学院朝阳分院张勇副院长,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党委书记李军,北京市朝阳区未来实验学校校长石日梅,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见习校长闫振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郑伟。首都师范大学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京师数学建模教育中心主任王尚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委员会秘书黄海洋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委员会副秘书长王炳德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翱翔计划指导教师飞利副教授,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数学教研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蒋晓冬老师。

       本分论坛共设置了六项汇报主题,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小初高一体化数学建模教育”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数学建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汇报指出,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学学习的方式正经历深刻变革,而数学建模课程正是适应这一变化的重要途径。

image003.jpg

李军书记做汇报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党委书记李军首先进行了汇报。李军书记向参与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能在第六个国际数学日相约在北京开展此次数学节活动意义非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作为“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他强调世界强国都将人才作为未来的战略投资,并以中国为例,提及嫦娥探月、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成就,说明科技现代化的重要性。八十中学通过数学建模项目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展现了其在教育领域的专业实力。李军书记表达了未来将继续深化教学项目,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决心,并预祝今天的活动圆满成功。

image005.jpg

李怀东院长做汇报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怀东院长进行了第二项主题的汇报。首先李院长表达了对北京市第八十中教育集团在数学建模一体化创新人才培育项目上的高度认可。赞扬了该项目经历三年的努力,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生态融合的跨越式发展,为创新人才的培育开辟了新的路径,并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李院长指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特别是在青少年阶段培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他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0月16日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的回信中,殷切期望全社会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随后,李院长分享了八十中教育集团取得的项目成果与宝贵经验。八十中整合课程资源,打造螺旋式上升的数学建模课程体系。八十中学的教师团队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校园文化方面,数学建模元素随处可见,学生能够自发组织数学建模和创意展示活动,这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后,李院长希望八十中教育集团继续发挥引领师范作用、推动教育创新,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

image007.jpg

王尚志教授做汇报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科科学院数学建模教育中心主任王尚志教授进行了第三项主题的汇报。王教授回顾了自己曾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就读六年的经历,并表示这段经历对他一生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八十中学的传统和精神自己影响深远。王教授追忆了在八十中学习期间,以北师大的数学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带进课堂教学的故事,强调了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关键角色,以及跨校合作的重要性。王教授肯定了八十中在数学建模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提到学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王教授还特别提到了王一鸣老师和崔丽老师,认为他们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强调了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方面,王教授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一是引导学生借助人工智能发现和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二是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将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资源,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最后王教授祝愿八十中学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取得优异成绩,希望学校能够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校更好发展。

image009.jpg

郑伟社长做汇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代表郑伟进行了第四项的汇报。郑社长表示很荣幸受邀参加八十中学数学建模一体化创新人才培育项目的启动仪式,他强调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在科技与人才领域,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作为支撑,数学建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其在当前基础教育和数学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随后,郑社长介绍了与八十中数学建模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整合资源、汇聚专家,与学校合作推动教学实践,形成特色课程。在今天的分论坛的分会场上,观摩了优质的课程案例,并参与学生成果展示,看到学生能力显著提升。郑社长表示未来将继续支持八十中学教育集团,提供专业指导和搭建培训平台。通过数据建模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探索优化培养模式。发挥北师大教育特色和学科优势,增强教育服务首都发展的能力,为建设具有首都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贡献力量。

image011.jpg

圆桌会议讨论

       会议第五项汇报为圆桌讨论,圆桌讨论由八十中特级教师赖玄权老师主持。王尚志教授、王永德教授、崔丽教授、庄珊珊老师、蔡霞老师等人参与讨论。圆桌会议上,各位专家与教师代表讨论了数学建模教育的重要性,都认同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通过数学建模课程,学生可以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构建数学建模培养方式上,各位都提出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数学建模教育上需要保持衔接与协同,避免断层。从小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有助于为未来的学习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各位教师也探讨了数学建模教育过实践中的挑战与一些经验,例如初中阶段,学生对变量关系的理解不足,教师需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如排队问题、垃圾分类等)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建模方法。高中生可能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寻找标准答案。数学建模需要开放性的问题和创新的思考方式等。各位专家与教师对教师角色的作用也做了讨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思维的点燃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与学生共同成长。数学建模教育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应用,还需要结合其他领域的知识(如物理、计算机等)。通过建模活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与会者一致认为,通过理论引领、实践探索和小初高衔接的协同努力,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image013.jpg

闫振佳校长做汇报

       八十中学见习校长闫振佳校长做了第七项的汇报。八十中教育集团落实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八十中学是首批市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数学领域承担培养任务,为此八十中教育集团推出了小初高一体化的50余节数学建模课程,结合生活实际(如共享单车、日常阅读等),构建双师课堂模式,既课前由大学专家与中学教师共同备课;课中由中学教师授课,专家观察记录;课后共同评课,整合高校理论资源与中小学实践经验。搭建“翱翔数学论坛”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建立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并以提案形式提交政协,锻炼创新能力。八十中教育集团在数学建模课程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完成初中数学建模实践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指导学生撰写多篇数学建模论文,并完成十余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学生在项目中展现了显著提升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未来,八十中教育集团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在专家和教师共同努力下,八十中教育集团将为朝阳区及全市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image015.jpg

黄海洋教授做汇报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黄海洋教授做了最后第八项的汇报。黄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数学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数学建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通过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下,为未来的教育强区建设奠定了基础。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学教育需要与技术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学生和教师。

       “数学节”开幕会在阵阵掌声中结束。(高奇峰 撰)


您感兴趣的内容
上一条:重磅!中小学科学教育“二十条”来了
下一条:没有了

返回列表